4bda910d90df5.jpg 

一直喜歡知道別人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京都,就算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偏見」,但組合起來就可以更接近全貌。或者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京都拼圖,但是看到別人那一塊如此斑斕,忍不住也想收集起來!

 

這本書對我而言,有著部分的滿足。作者去京都的次數可能不及許多京都迷多,但他顯然是做過功課的,所以讀他寫京都的文章,在智識上能夠得到滿足,文筆也不差,在情懷上也有感受。就像他說的:「我認同東山魁夷的態度,富有科學精神而非僅僅乞援於靈感,不厭其煩去找對那構成作品的所有基本元素,對我來說,寫作也是如此。」

 

但是畢竟時間不多,他只做主題式的遊覽,把目光放在各式庭園上。這種選擇不難想像,因為這作者一向雅好庭園和園藝,在世界各地都會到庭園兜兜晃晃。(只是東西方的庭園,在外觀、組成和背後的態度都如此殊異,親臨西方庭園時,我不曉得自己會是怎樣的感受--「果然我是東方式的!」還是「原來西方庭園也不下於東方庭園!」)

 

因此,稱它為京都之旅-庭園篇-石組,也不為過。這樣的寫作,好處是聚焦清楚,知道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但壞處是京都可以感受的實在是多得多。雖然整個輯二都是京都,但畢竟只占十三分之ㄧ,實實無法饜足。

 

另外,如果你喜歡園藝(不只是跟著熱潮賞櫻、狩楓,而是會被路旁、牆邊的閑花野草所吸引),應該會被他細細描寫花草的部份所吸引,反之,說不定會覺得稍微繁瑣,或細節過多。至於我,我的「My Kyoto」確實有著花草這一塊,所以讀來欣然。

 

這本書分享了許多他參考的資料,許多恰巧看過,但也有許多未曾接觸,若是興趣所及,不妨納入以後的觀賞或閱讀清單。比方電影「晚春」、書籍「陰翳禮讚」(這本書在回頭書展出現過,只是那時花費過多,成了取捨的一堆),書中也多次提到時代劇「利家與松」,目前還在等待區候著。

 

至於禪,是很難釐得清的,看過這本書之後,算是把已有的觀念又爬梳了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x03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