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62.JPG  

台南的風神廟是無意間發現的。原本是為了找神農街,無意間闖入另一邊的巷弄。朋友卻說「這個廟」也蠻有名的,我忘了他是指對面比較大、比較新的那間,還是指風神廟。有時無意間發現的地方,還比特意前去的,更有意思。

 

可是,不是每個城市都適合我這樣逡巡遊走,台南讓我想起在京都的感覺。一個在台灣相對是比較有歷史,也保留較多歷史的城市。台南的每個角落都可能有它的歷史遺跡,或是隱身在街巷中的地方美食,美食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為了觀光客特意準備的)。不被兜圍、眷養在一起,因為如果如此,只是刻意為之的遊樂場。說到這裡,突然想到金門讓我喜歡,也是因為它比較具有這個特質,逡巡遊走,散步其間,本身就是種樂趣!

 

風神廟是主祀風神的廟宇,光這個就讓我覺得趣味盎然。台灣廟宇的主神大多是媽祖、城隍、玉帝,土地公,少有祭祀風神的,但在廟宇眾多,對宗教殷切的舊時代,且人口聚集的大都市,似乎也不足為奇了。而這個舊時代在台南被封存了下來。

 

裡頭還陪祀著雷神和電母,牆上還有祂們的生誕。神明眾多,不可能每天都大肆祭拜,所以挑生誕祭祀,也期望在生誕祭祀,神明會加倍保佑,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IMG_0966.JPG   

京都從年頭到年尾都有不同的宗教活動,其實台灣不也如此,只是是否吸引你前去而已。這個生誕,反而比盛大的媽祖遶境,更吸引我的目光。只是它應該沒有特別的活動,也不會有所謂的「御開帳」了!

 

為何是風神,後來一想,想必是祈求一帆風順吧!陪祀的雷神、電母,也祈求祂們留點情面,暫且安歇,讓船隻得以平安航行於這黑水溝吧!突然覺得這比媽祖更有意思(沒有對媽祖不敬之意,我的家鄉主祀的神也是媽祖,對媽祖一向有很深的感情)。或許是工商社會太忙碌,所以宗教活動也簡化了。因此如果有一個萬能的神祇,全方位的庇祐你,就方便多了,但也同時少了一些興味。

 

而且風神、雷神、電母也與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有更深的連結,就像日本神道教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有神祇一般。只是有點好奇主祀風神,又特別尊稱為風神爺,是否代表風神位階更高,跟日本把風神、雷神並置不同,還是說在航行這檔事上,風神著力較多,所以此時要尊為上位呢?(這種說法是否有點勢利?)

 

風神廟內左右各有古畫一幅,一是「接官亭」的方向,另一是「牌坊」的方向。這讓我想起京都的下鴨神社,也留有境內的古畫,顯現了原先的空間建制,還做成小團扇出售,頗能讓人遙想當年。

IMG_0964.JPG  IMG_0967.JPG    

接官亭顧名思義就是往來的官員在此等待上船或迎接官員的人在此等候的地方。而牌坊據說是為了以壯觀瞻,特別修建的,是台南市現存的四座清代石坊中最壯觀的(註)。

IMG_0957.JPG  IMG_0960.JPG   

而可貴的是,雖然滄海桑田,台江內海早已淤積,但這些牌坊和接官亭,依然健在,而且坐落原處。內(圖畫)外(實物)、今昔對照,歷史感悠然浮上心頭,進與出之間,歷史交錯或疊合。

 

原來!這裡沿著牌坊原本該有石階的,拾階而下是台江的河道,有船舶停靠,而接官亭有高官在內休憩,僕役則在一旁拎著行李等候。和石磚區隔,如今鋪著柏油路面的地方,原來當年是台江內海的河道呀!船舫來去其間,一時間整個畫面都出來了!

IMG_0968.JPG

IMG_0961.JPG 

上圖:可能是石階,但被擱置在牆邊,也沒有註明,如果真的是,可以看得出來還蠻講究的。

    

 

註:台南現存的四座清代石坊分別為泮宮石坊、接官亭石坊、蕭氏節孝坊、重道崇文坊。風神廟(接官亭石坊)在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143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x03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